知识产权不能成为贸易保护的大棒
日期: 2018-04-09

  据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美国日前公布的对华“301调查”由美国自身发起、调查、裁决、执行,具有明显的单边主义色彩,与世界贸易组织确定的多边主义原则背道而驰。其实质是借知识产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近年来,我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知识产权量质齐升;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国内外企业塑造公平良好的营商环境;以知识产权为桥梁促进国际合作共赢。


  “一不靠偷、二不靠抢”:中国创新中国造

  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中国知识产权规模连年高速增长,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称,中国已经从主要的技术使用者转变为技术生产者。

  中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的国家。截至2017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5.6万件。在此过程中,国内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2017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中,企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63.3%和66.4%,企业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5%。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成就了华为、京东方、中兴等一大批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具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配套,拥有熟练的技术工人,拥有一大批勇于尝试、探索的企业,这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把好的创意设计快速、低成本地进行产业化生产,并不断降低成本、改进质量。

  “中国的创新成就一不靠偷,二不靠抢,是中国人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司长张志成表示,美方“301调查”报告指责中国在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和创新方面的做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一视同仁、同等保护”:技术转让不是外资市场准入的前提

  “中国承诺不以技术转让作为外资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这次‘301调查'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证明中国违反了这一承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崔凡表示,美国对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情况的抨击,主要问题是泛化强制技术转让概念。

  事实上,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外国企业必须转让它的技术给中国合作伙伴。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技术转让,完全依据契约,是市场主体自愿交易的结果。中国在特定领域的合资和股权比例限制等要求,是中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贸组织成员谈判的结果,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这是多数国家都采用的做法,和强制技术转让没有关系。

  中国坚持认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获得23679件中国专利授权,在各国排名第二,美国高通公司则成为2017年获得中国专利权最多的外国企业。“如果说中国没有很好地保护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显然难以自圆其说。”张志成表示。


  “是桥梁、不是武器”:知识产权保护岂能滥用?

  张志成表示,知识产权应是世界各国之间创新合作的桥梁,而不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更不能拿来用作遏制他国发展的武器。

  “美国不断突破世贸组织规则底线的手段比较恶劣。”崔凡表示,美国的目的是通过施加压力,改变中国政府的政策,从而维持和加强其既有的技术优势和产业竞争力优势,恢复、巩固、加强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优势地位,为巩固和争夺其塑造下一代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话语权做准备。

  中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每年都给国外权利人带来巨大利益。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17年则已经达到286亿美元,中国知识产权跨境交易的逆差超过20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对外许可知识产权每年净收入都接近或超过800亿美元。

  张志成表示,各方应坚守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创新发展和技术依法转让、传播的宗旨,不应只强调权利保护而避而不谈相关义务,或只强调自身利益而把多边协议的相关原则抛诸脑后。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