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权十大热点
日期: 2018-12-29

  2018年,传统版权产业积极拥抱互联网,网络版权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激发产业经济活力,网络文学、数字音乐、在线视频、在线音频、短视频……各个细分领域充满创新活力,同时也不断迎接版权保护新挑战。岁末年初,本周刊通过产业盘点,细梳版权热点,以期探寻产业未来发展脉象。


  网络版权崛起:

  新业态激发新动能

  日前,爱奇艺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8财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爱奇艺第三季度总营收为69亿元,同比增长48%。同期,内容分发业务和体现生态业务货币化能力的其他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0%和157%。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8年9月底,爱奇艺会员数量达8070万,同比增长89%,会员收入达到29亿元,首次超过广告营收,成为其第一大收入来源。

  付费会员收入首超广告营收,这在国内在线视频行业尚属首次,意义非凡。这一可喜转变的背后,是产业版权保护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网络版权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4月23日,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发布的《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下称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为6365亿元,相较2016年增长27.2%,其中用户付费规模为3184亿元,网络版权产业的经济活力持续提升。“2017年我国网络版权产业的体量已经成长为2013年的3倍,新业态形式不断涌现,体现了‘科技+文化’的巨大活力。”国家版权局网络版权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张钦坤表示。

  以在线视频为例,十多年前,国内在线视频行业尚处起步阶段,行业版权环境并不乐观,收入来源主要是广告投放和流量变现等。随着打击网络视频领域侵权盗版力度的加大,大批有特色的正版视频网站逐步做大做强,其收入来源主要有版权转售、广告收入、流量变现等,并开始在营收方式创新上下大力气,拉动了视频网站的付费收入和会员数量。

  在整个网络版权产业,各个细分领域都充满了创新活力。报告显示,在用户体量增长和会员精细运营的双重拉动下,2017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付费市场规模为218亿元,同比增长接近翻番,预计未来两年仍会保持超60%的高速增长。得益于移动电竞和社交网络的助推,2017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355亿元,同比增长32%。网络音乐市场规模(不含电信音乐增值业务)在2017年已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22%,特别是“音乐+社交”“K歌+移动互联网”的模式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要,备受市场认可。网络媒体依托广告形式创新和移动端流量继续保持市场规模稳增,2017年网络新闻资讯市场规模已达30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知识付费探索出内容变现新可能。另外,网络直播打赏模式在2017年异军突起,市场规模已近400亿元;短视频产业也实现了迅猛增长,预计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超3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直播、短视频产业都是从2014年之后才突然兴起、迅速普及的,体现了移动互联网与数字内容产业融合后的巨大爆发力。”张钦坤认为,随着产业新业态与成熟业态的融合发展,以及精品内容作品的拉动,未来成熟产业依然有加速增长的空间,音乐短视频、电竞直播、AR游戏等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用户付费的会员模式让依赖广告的细分产业规模得以突破,但随着版权市场进入精品化竞争阶段,行业更加迫切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和发展用户付费市场。报告建议,网络版权产业各领域在积极融合发展中,可借助技术,以“内容+社交+AI大数据”形式推动信息流、音乐社交以及微信小程序等新内容生态的形成。在产业生态方面,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与影视、出版、音乐、动漫等上游产业进一步深入融合,培育更加繁荣的原创市场。

  我国网络版权产业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在可预见的未来,深耕内容精品,尊重创作人才,我国终将从版权大国走向版权强国。


  网络文学转身:

  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1998年,长篇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上线开启了我国网络文学的先河。20年来,网络文学作为我国独有的文学现象,得到高速发展,文学之花在网络空间绚丽绽放。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网络文学行业更是取得长足发展。

  3月19日,阅文集团公布了其上市后的首份年度财务报告,2017年阅文集团总收入达到41亿元,较上一年度的26亿元增长60.2%,同期毛利由2016年的11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1亿元。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阅文集团在线阅读收入达到34.2亿余元,版权运营业务收入超过3.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3.3%和48%。8月13日,阅文集团公布了今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阅文集团上半年总收入达到22.82亿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18.6%,阅文集团旗下在线阅读和版权运营这两大主营业务板块收入稳步增长。

  作为国内网络文学第一股,阅文集团上市之初就备受业界关注,其在今年交出的两份成绩单,让业界眼前一亮。这不仅体现出阅文集团在业务拓展上具有很大成长性,更表明在内容产业泛娱乐开发时代,对以原创网络文学为代表的优质内容进行版权多元开发和运营,有望打造一个“内容王国”,继而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



  在2018年,除阅文集团外,掌阅文学、网易文漫等网络文学平台均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比如,各家平台针对自己的业务特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盈利模式,还通过对网络文学原创作品进行影视、游戏、动漫等不同内容形式的开发,带动了泛娱乐生态链各环节产生联动放大效应。同时,平台还通过优化企业海外布局,有力推动了网络文学“走出去”。以掌阅文学为例,其成立于2015年,在网络文学领域尚属新兵,但发展速度却令人瞩目,短短3年时间签约作者数量就超过5.5万名,上线原创作品超过7万部。仅2017年,掌阅文学就发放稿酬超过3亿元,年收入过100万元的签约作家超过40位。网易文漫则不断加强与外部的合作。2017年,网易文漫与艺恩联合创建并发布了影视IP生态评估体系,对作品的价值评估提供系统化的指标;2018年,网易文漫与万达影业合作,共建“IP实验室”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优质资源,向全社会征集优质内容,目标是打造中国的“超级IP”和“垂直精品IP”等。

  在过去的20年时间内,网络文学的发展有目共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9月14日在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在巨大数量规模基础上,网络文学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截至2017年,网络文学作品累计出版纸质图书6942部,改编电影1195部,改编电视剧1232部,改编游戏605部,改编动漫712部。2017年,整个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达129.2亿元,同比增长35.1%。不仅如此,网络文学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便捷途径。与此同时,已有超过500部网络文学作品被译为英、日等十多种语言文字,海外读者对中国网文翻译作品关注空前高涨,日均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政策的引领、版权环境的改善、IP形态的丰富,以及渠道分发的多元、人才体系的健全、内容出海的拓展,网络文学将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腾讯音乐上市:

  “音乐+”拼出大格局

  12月12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按收盘价计算,腾讯音乐的市值约为228.94亿美元,与国际公认的最大流媒体播放平台——瑞典在线音乐服务商声田(Spotify)比肩。与声田的“广告+付费订阅”盈利模式不同的是,腾讯音乐提供在线音乐服务和以音乐为核心的社交娱乐服务,形成了集付费订阅、数字专辑、虚拟礼物和增值会员等为一体的多元盈利模式。

  近年来,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迅速,以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阿里音乐为代表的国内主要数字音乐平台在实行付费订阅之外,纷纷布局基于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力图创新多渠道盈利模式,打造泛娱乐产业链,“音乐+”业态融合成为推动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此次腾讯音乐上市,受到各方关注,被认为是我国音乐产业投融资发展里程碑式的事件。招股书显示,腾讯音乐在2018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7.07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同期暴涨244.8%,实现持续盈利。截至9月30日,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服务月活跃用户6.55亿,付费用户2490万,付费率3.8%,每付费用户月均付费额(ARPPU)为8.5元人民币;社交娱乐服务月活跃用户2.25亿,付费用户990万,付费率4.4%,ARPPU则达到118.5元人民币。腾讯音乐能够实现盈利,社交消费发挥了主要作用,付费订阅比率虽有显著增加,但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要想提高付费订阅比率,离不开持续推进数字音乐正版化。自2015年起,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剑网行动”等专项整治措施对数字音乐等盗版多发领域展开重点监管,国内主要数字音乐平台也开始通过购买版权、转授权等建立起各自的版权库,进而推动了数字音乐全面正版化。以腾讯音乐为例,腾讯音乐率先与网易云音乐达成转授权合作,涉及包含环球、华纳、索尼全球在内40余家厂牌。紧接着,腾讯音乐又陆续与阿里音乐、百度音乐、唱吧、快手等十余家国内外音乐平台、K歌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达成转授权合作。今年,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达成深度转授权合作,腾讯音乐向网易云音乐的转授权歌曲比例由96%上升至99%,大力促进了音乐作品广泛传播,对形成开放的版权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音乐产业相关协会也在不断创新模式,以解决用户海量使用作品授权难的问题。在数字环境下海量使用音乐作品,传统的“先授权后使用”模式受到空前挑战。为此,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开创了“一揽子授权主渠道合作”的方式,通过海量使用者与集体管理组织达成“一揽子授权主渠道合作”,来解决海量使用授权难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在数字音乐版权许可中,音著协“一揽子授权主渠道合作”正好与各大数字音乐平台一对一的授权方式相互补充,目前,该模式已经成为数字音乐词曲版权最主要的付费及授权方式,音著协已与腾讯音乐、网易云音乐、阿里音乐等主流数字音乐平台达成合作,共促音乐正版化持续推进。可见成果是,今年11月发布的2018《全球版税报告》和《中国专题报告》显示,音著协的数字版权收入自2013年以来增长了5倍多,占比音著协收入的38.1%,几近全球数字收入份额(13%)的3倍,而这主要得益于音著协与腾讯音乐达成了许可协议。12月19日在京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音乐产业大会发布了《2018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580.6亿元,同比增长9.6%。报告同时指出,我国数字音乐付费会员订阅付费率仅为4%左右,未来仍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就是演员》出海:

  走出去传播好声音

  中国原创综艺节目模式首次落地欧美。11月11日,浙江卫视就《我就是演员》原创节目与美国IOI(Is or Isn't Entertainment)公司签署模式销售协议,授权其及合作伙伴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诸多英语地区制作《我就是演员》国际版《I AM THE ACTOR》。据悉,该节目将于2019年开始制作。

  几年前,国内综艺节目还更多停留在“舶来品”阶段,乃至时常被诟病为“高仿”“山寨”“抄袭”,来自英国、美国、荷兰等30多档节目模式登上中国荧屏,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曾专门针对“引进潮”设置了主题论坛。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引进”是一场中国电视人的集体补课,只有先“引进来”学习消化好,才能发展、创新之后“走出去”。经过数年政府扶持、引进学习、潜心创新后,中国原创节目模式终于迎来了走出国门、输出海外的成熟时机。

  今年4月,一场名为“中国智造”的中国原创节目模式推介会登陆法国戛纳电视节,《国家宝藏》《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天籁之战》《声临其境》《跨界歌王》《明日之子》《功夫少年》《好久不见》等九大国产优秀原创节目组团亮相,其中既有已在电视台、网络平台播出的爆款节目,也有制作公司尚未播出但模式新颖完善的模式。这也是中国电视人首次以“原创节目模式”的名义集体发声戛纳电视节,是中国原创节目模式走向海外的里程碑式的一步。

  此次《我就是演员》能够成功输出版权,也得益于浙江卫视在“引进来”时代以积极姿态率先对接海外先进的节目模式,在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节目制作上,吸纳了国际制作理念和标准流程,同时开展了极具创新能动性和文化适应性的本土化改造,获得国内外同行广泛赞誉。厚积薄发之下,浙江卫视逐步“走出去”。《我就是演员》原创节目对外版权输出,是对外输出精品影视节目版权、打造精品影视节目版权产业链的一个重要例证,成为了一次积极承载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探索。

  业内人士认为,要想加快培育类如《我就是演员》的原创节目、版权精品,积极推动对外版权输出,需要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要积极创新对外传播文化的理念与内容,认真研究原创节目创新的形式与方法,积极打造一系列精品作品,全面提高版权作品的原创性、可读性和趣味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对外版权输出奠定基础。其次,要立体保护知识产权,为对外版权输出提供支撑。原创综艺节目涉及多种知识产权,比如综艺节目本身的著作权,综艺节目演员的表演者权利,综艺节目的场景、舞台、音乐等所具有的著作权,还包括综艺节目所承载的商标权、具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权益等,为此,要从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商标权等多个角度对原创综艺节目展开立体保护。最后,原创节目模式授权协议通常涵盖节目创意交易的各个方面,包括规则、流程、脚本、舞美、剪辑、技术指导、营销推广等多项内容。在这种情况下,需运用原创节目模式授权协议有效防控法律风险,对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预估,运用合同对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为对外版权输出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